前言:创赢策略
中国阅兵刚结束,令人意外的是,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现得比想象中冷静,而欧盟方面却罕见高调表态。这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格局变化?
欧盟的担忧:真正让他们紧张的不是武器
阅兵一结束,最先发声的不是美国,而是欧盟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,立刻接受采访并表达了强烈不满。
她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中国展示的装备上,而是注意到一个画面:中国、俄罗斯、朝鲜、伊朗高层同台出现。对她来说,这不只是一场阅兵,更像是一个信号。卡拉斯强调两点:
第一,欧洲正在经历由中俄推动的全球性大变局,旧的安全秩序正在被改写;
第二,欧洲不能缺席,必须在新格局中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她口中的“声音”,实际上是提醒欧盟各国必须团结。中俄朝伊被视为“铁四角”,对西方的挑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,还包括经济、外交和战略层面的全方位竞争。卡拉斯的表态,反映出欧盟内心深处的不安。
这并不是空穴来风。就在今年年初的北约会议上,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,多数欧盟成员国同意把军费提升到本国GDP的5%。可问题是,这个数字对很多国家来说,几乎是个天文数字。
德国就是典型例子。经济连续下滑,财政吃紧,连国内福利都难以维持。就在几天前,德国总理明确表示创赢策略,政府无法继续提供过去那样的福利待遇。这样一来,军费想增加到5%,基本没有现实可能。
这让欧盟陷入两难。一方面,他们担心自己的安全地位被削弱;另一方面,内部经济状况又不允许大规模扩军。换句话说,欧盟想要更强大,却缺乏实现的条件。
俄乌战争:欧盟的最大困境
欧盟外长这番表态,某种程度上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部威胁上。但实际上,欧盟眼下最棘手的还是俄乌战争。
普京离开中国前,向乌克兰方面释放了一个信号:如果泽连斯基愿意谈,就来莫斯科谈。这是一次公开邀请,也表明俄方愿意直接对话。然而,泽连斯基第一时间拒绝了。
这意味着近期西方期待的普泽会,基本不可能出现。战争依旧在持续,战场上的局势没有实质性变化,欧盟却要不断为乌克兰输送资金、武器和援助。这让很多国家民怨四起,也让欧盟财政压力更加沉重。
战争无法结束,欧盟内部裂痕就会加深。东欧国家希望继续得到美国和欧盟的支持,而西欧国家则越来越担心自己的经济。这样的分歧,在北约内部也愈发明显。
对于卡拉斯来说,她高调谈论“百年未有之变革”,不仅仅是对中国阅兵的回应,更是对欧盟各国内部的一种动员。但这种动员能否成功,是另一个问题。毕竟连军费都拿不出来,所谓的“强大起来”很可能停留在口号层面。
特朗普看了阅兵,也暗自较劲
与欧盟的紧张相比,美国的表现有些出人意料。阅兵结束后,特朗普在白宫面对记者时,坦率地承认自己看了这场阅兵。他的评价很直接:这是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仪式。
表面上看,特朗普的态度很平静,没有任何挑衅或激烈的言辞。但事情并不止于表面。美国防长赫格塞思随后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透露,特朗普在看完阅兵后,第一时间下达了命令,要求国防部以史无前例的方式“重振美军”,尤其强调要恢复军队的士气。
这说明特朗普虽然嘴上淡定,内心其实受到了冲击。他清楚看到,中国军力展示背后的深层含义。如果美军不能迅速调整,未来在全球博弈中将处于被动。
特朗普的行动,和欧盟外长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。欧盟更多是口头表态,而特朗普则直接启动实际措施。美国和欧盟在战略上的差距,也由此可见一斑。
欧美难成一股绳
很多人关心,中国这场阅兵会不会让欧美团结起来,共同应对中俄?从目前情况看,这种可能性并不大。
首先,欧美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几十年来的最高点。俄乌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导火索。美国希望通过这场战争削弱俄罗斯,而欧洲却承受着最大的损失。能源危机、通胀飙升、财政吃紧,这些问题让欧洲民众越来越不满。
其次,关税问题让欧美关系更加紧张。美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,不断对欧洲出口产品加征关税,这让欧洲企业苦不堪言。表面上双方仍在同一个阵营,实际上利益分歧越来越大。
在这种背景下,想让欧美像冷战时期那样形成牢固同盟,几乎不可能。普京发动俄乌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,就是通过这场冲突加深欧美裂痕。现在看来,这一目标已经部分实现。
中国阅兵展示了新的战略格局,但它并不是欧美团结的催化剂,反而可能让双方内部的分歧更加明显。欧盟外长口中的“百年未有之变革”,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力量对比的重组。
结语
欧盟焦虑,美国暗自加紧行动创赢策略,而中国则稳步推进自己的战略目标。这场阅兵,让各方看到了新的现实:全球格局正在快速变化,没人可以置身事外。对欧盟来说,未来的真正考验不在东方,而在自身。大家如何看这件事?欢迎讨论。
申银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